创业者的劳动用工责任

浏览:848次发布时间:2019-09-18



魏玉磊

本文共计2025字,预计阅读6分钟

   


有很多小微型企业在创业之初,往往想节省金钱和时间成本,既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认为不签劳动合同,企业就不受劳动法律法规约束,不用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可以随意辞退劳动者…其实,这些认识和顾虑都是错误的。事实上,这样不仅不能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反而会承担更大的用工风险。

一、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主要法律风险

1、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即使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员工也享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如果单位没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员工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单位缴纳,甚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3、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之一为单位必须对所谓商业秘密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或者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是对商业秘密采取保密措施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没有签订保密条款或者保密协议、明确保密的范围和法律责任,单位就难以证明哪些属于商业秘密,是否已对其主张的商业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从而有可能不被认定为商业秘密。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不签劳动合同给员工造成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因为单位故意拖延不签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工资、工伤、医疗、失业等待遇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给予行政处罚等。

5、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

二、劳动合同订立时的特别注意事项

1、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至于超过一年未订立书面合同的,则直接适用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因此,用人单位应该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应具备的基本内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人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3、单位规章制度要依法制定、公示,并由劳动者签字确认。

劳动合同受篇幅限制,往往无法详细约定,一般会加上条款“劳动者应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那么规章制度如何做到合法有效呢?
(1)、规章制度需以用人单位名义制定颁布,其内容必须符合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集体劳动合同的规定,并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还需采取制度培训、会议宣讲、张贴公告等方式公示。
(2)、将规章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做到人手一册,在劳动合同中专款约定“劳动者已经详细阅读,并自愿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同时将规章交由员工阅读,并且在阅读后签字确认。

4、试用期的约定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1)、三个月至一年期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一年至三年期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同一用人单位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和劳动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5)、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能单独约定试用期;
(6)、试用期工资待遇问题,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5、依法约定违约金

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用人单位提供培训约定服务期限,员工未按约定在企业服务年限;第二种是员工违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商业秘密保护协议或竞业限制协议。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能与员工约定违约金,约定的是无效的。

三、特别提示

建议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主动承担劳动用工责任,可以规避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导致的法律风险,避免承担更大的经济损失。

 

 

作者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