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宾悟道】| 宋卫国律师:《道德经直解》探解千古之谜(节选33)

浏览:968次发布时间:2018-08-13

1.gif


QQ截图20180813140418.jpg


作者介绍:

宋卫国,字韶宾,号法缘斋主人、易翁山人。祖籍山东莱阳,1953年12月生于广东韶关。作者顺时势变迁,“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先后从事过工、农、兵、学、商之职。1999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法学硕士学位,现为山东舜翔律师集团常务副主任。

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尤对中国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怎奈其天性愚钝多学少成,耳顺之年略有所得,故,效法“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兴人已愈多”,特将所做《道德经直解》奉献于读者。




第四章  

《老子•道德经》直解

(节选33)

 (十六)治人,事天,莫若啬。夫為啬,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释译:治理人的身体或供奉祈求上天,都不如爱惜自己生命的时光。要做到爱惜自己生命的时光,这就是所说的尽早着身(即早“坐进此道”);早“坐进此道”叫做不断重复德的积累;重複德的积累,就没有不能去除的弊端——“人之不善”;没有不能去除的“人之不善”,就不知道积德的极限,即“不欲盈”;不满足而且不知道积德的极限,就可以拥有封国般的身体;有封国般身体的母亲“早服”,就可以长远恒久;这就是所说的生命的根扎得深、而且柢植牢固,是益寿延年、永久专注不移的大道。

讲解:如何才能做到“无死地”呢?《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有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由此可知,“善摄生者”不仅仅是养物质层面的身体,即养“命”,更重要的是养精神层面的心,即养“性”。心平气和,清心寡欲是现实中长寿老人的共同特性。只有内外兼修,才可以做到“无死地”。

他告诫说:希望长生,朝夕服用参茸灵芝“仙丹妙药”治理人的身体,或者供奉祈求上天神灵保佑都没有用。人只有珍惜自己生命的时光早早“坐进此道”,不断去除“人之不善”而“积德”,使自己的生命之根深且牢固,才是人唯一的“长生久视之道”。

在这一章里,应当重点注意的是,“坐进此道”不是单纯为了追求长生。因为老子告诉我们,天地、圣人“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坐进此道”的目的是为了“积德”,去除“人之不善”,追求的是“无死地”。只有达到“无死地”,最终才能成为像《黄帝内经》所说的“真人、圣人、贤人”。所以,长生、长寿实际是在“积德”过程中,客观上获得的“副产品”。

老子在此说的“国”是一种比喻。《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黄帝阴符经》就有“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的说法。先秦诸侯国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同时便于国家管理,都在自己的都城修筑牢固的城垣或防御设施,就像古繁体字的“國”,在大方框的“城垣”之内,有执戈的军队驻守,保护着本国的人口。

老子以此为比喻,其意思是说,不断地重复积德,人就可以在体内筑起像“国”之城垣般牢固的防御体系,什么都无法侵人。“有国之母”是指坚持“早服”,即“坐进此道”不断地重复积德,就能如天长地久般的益寿延年。

中国古老的道教认为,奉道修练“难得少年(一至三十岁)。少年修持,根元完固,凡事易为见功。止于千日而可大成也。奉道者又难得中年。中年修持(三十至六十),先补之完备,次下手进功。始也返老还童,后即入圣超凡。奉道者少年不悟,中年不省,……晚年修持,……无缘而得成。”所以,能锲而不舍奉道修持者,“小乘可安乐延年;中乘可长生不死;大乘可超凡入圣。”道教的说法是不是迷信,世人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

以上是老子通过天地、“古之善为道者”的圣人“保有此道”的事例说明,若要“无死地”就要修道。老子不仅诚恳地劝世人这样做,而且说明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十七)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係係(I6i)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释译:惟命是从与阿谀奉迎,相互间的差距有多少呢?喜好与厌恶,相互间的差别有多大呢?世间人们所惧怕的,不能不畏惧。荒废啊,生命未尽呢!众人和乐热闹,就像赴享祭祀的飨宴,就像春天登上高台赏春。我独自停泊在那里啊,还没有出现任何征兆;混混沌沌啊,就像什么都看不清的襁褓中的婴儿;迷惑啊,好像没有可去的地方。众人都有富余,而我独自好像有遗失。我这是蒙昧未开的人的心啊!世俗的人明白清醒,我独自糊里糊涂。世俗的人仔细明辨,我独自封闭沉闷。众人都有各种追求,而唯独我固执且轻蔑。我独自与众人不同,而珍爱喂养我的母亲。

讲解:老子说,当众人都在忙忙碌碌,为了物质利益以及各种欲望而奔忙时,唯独他异于众人,独自“昏昏”“闷闷”,紧紧依恋着哺养自己的母亲“道”,也就是他说的“贵食母”。

怎样“贵食母”呢?以下就是老子根据自身体验,对“贵食母”即修道的具体方法所做的详细说明。


QQ截图20180813140816.jpg

未完待续……

QQ截图2018080917365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