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浏览:1072次发布时间:2019-10-15
你可能不知道美国作家海明威是谁,但对于他的经典之作《老人与海》应该略有所耳闻,甚至可能拜读过。没有看过也没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和这本书吧。 这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海明威因这篇小说相继获得1953年美国普利兹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记者和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1939年至1960年间,海明威在古巴定居,并称自己为“普通的古巴人”。在这段期间,海明威写下了闻名于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古巴革命成功之后,海明威曾与古巴革命的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会面。2002年11月11日,卡斯特罗更亲自出席海明威故居博物馆的落成仪式。 海明威一生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质勇敢勋章;1952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兹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 影响;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极具权威。 |故事简介| 《老人与海》(英语: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海明威生前最后一部主要作品。该书改编自海明威在1935年得知的的真实故事,海明威认为《老人与海》是“他这辈子最好的作品”。 《老人与海》主要讲述了一位捕鱼经验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和一条大马林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一开篇就讲到圣地亚哥已经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其他人都觉得他“倒霉透顶”。更糟糕的是,他的徒弟马诺林被父母禁止跟他出海捕鱼,要出海就跟能捕到鱼的渔夫一起。马诺林每晚都去圣地亚哥棚屋帮忙整理渔具,准备食物,聊聊美国棒球队以及他最喜欢的运动员。圣地亚哥告诉马诺林,第二天他会去到古巴北部的墨西哥湾捕鱼,这样他倒霉的日子就会结束了。 在倒霉日子的第85天,圣地亚哥驾着小船出海来到墨西哥湾,撒下网,到中午的时候,他的鱼饵就被咬动了,他肯定那是马林鱼。圣地亚哥拖不动那条大鱼,反而是大鱼拖着他走。连续两天两夜,圣地亚哥都拽着鱼线不放手。尽管在对抗中受了伤并且疼痛不已,但是圣地亚哥对这个“对手”表示欣赏,把它比作自己的兄弟。因为马林鱼崇高的品质,圣地亚哥暗暗决定,没有人有资格吃这条马林鱼。 在对抗的第3天,马林鱼开始绕着小船游来游去。疲惫不堪、神志不清的圣地亚哥,使出他余下的全部力量将鱼拉到一边,用鱼叉刺杀马林鱼。圣地亚哥把马林鱼绑在小船的边上,然后驱船回家。他心想这条鱼在市场应该会卖得个好价钱;它会喂饱多少人啊。 在他驶向海岸的路上,一群鲨鱼因为闻到马林鱼血的味道来抢夺马林鱼。圣地亚哥用鱼叉杀死了一条鲨鱼,但也因此丢了鱼叉。于是,他把小刀缠在船桨上用作武器,驱赶其它鲨鱼的攻击。其中5条鲨鱼被杀死,其他的都被赶走了。但是鲨鱼的攻击一直没停过,到了傍晚,鲨鱼几乎把马林鱼都吃光了,只剩下脊椎、鱼尾和鱼头构成的鱼骨架。圣地亚哥明白,他被打败了,并告诉鲨鱼它们毁了他的梦想。第二天亮前圣地亚哥到岸了,圣地亚哥扛着桅杆吃力地往棚屋走去,把鱼头和鱼骨留在了岸边。一到家,他就踉踉跄跄地走到床边,很快就入睡了。 第二天,一大群渔夫围在绑着鱼骨的小船边。其中一个渔夫量了鱼的长度,从鱼鼻到鱼尾总共18英尺(5.5米)。渔夫让马诺林跟圣地亚哥说,他们很抱歉,而在附近咖啡店的游客误以为那是鲨鱼。马诺林担心圣地亚哥,后来发现他虽然手受伤了,但安然无恙地在棚屋睡着觉。马诺林给他带来了报纸和咖啡。老人醒来承诺一起出海捕鱼。当老人再次入眠,他梦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还梦到了非洲沙滩的狮子。 |主题讨论| 一、生命的意义 当圣地亚哥钓到马林鱼,并试图把它拖到船边时,人和鱼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一个是为了将要到手的猎物努力拼搏,一个是为了将要失去的生命而奋力抗争。在这一冲突中,我们看到生命与生命的对峙,生存与死亡的争夺。当圣地亚哥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内心也十分明白,如果放弃努力,他就有可能被大鱼拖到海里去。他似乎在命令自己肢体的各个部分:“拽吧,手啊,......站稳,腿,替我撑下去。头啊,替我撑下去,决不要昏过去。这一次我会把它拽过来的。” 同时,他也感受到了马林鱼为生存而努力时所表现出的巨大力量和尊贵的品格。在他的眼里,马林鱼比任何东西更大、更好看、更沉着、更崇高。当他使出全身气力,把鱼叉深深插入鱼腰时,对鱼来说,这一叉是致命的,它在死亡前的一瞬,又“生机勃勃地作了一次死前的挣扎”;“它从水里一跳跳到天上去,把它的长、宽、威力和美都显示了出来。它仿佛悬在空中,悬在船里老头儿的头上。然后它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把浪花溅满了老头儿一身,溅满了整个一条船。 这种死前的挣扎积聚了全部的生命潜能,集中了所有的求生欲望和生命的尊严,迸发出绚丽的色彩。这种被激发了的生命,就是毁灭了,也别具一种摄入心魄的美。马林鱼流出的血把海面“染成了殷红颜色,先是在一英里多深的蓝色的海水里黑黝黝地像一座座浅滩,然后又像云彩似的扩散开去”。 就像注定的一样,圣地亚哥自己将要在遭遇鲨鱼时感受到同样的死亡威胁。在鲨鱼面前,猎者成了被猎者,主动地猎取变成了被动地搏杀。圣地亚哥觉得自己快要死了,“他合上两只手,摸一摸手掌心,他还觉得活活地痛哩。他把脊背靠在船艄上,才知道自己没有死。”他想到了那个孩子,甚至想到了海滩上的村子。在圣地亚哥身上,生命的意义似乎得到升华,死亡并不可怕,失败也不可怕,问题是如何正视它。 二、失而不败的英雄 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并非为了嗜杀才钓马林鱼,同样,他也不是由于生性好斗才与鲨鱼争斗。他的搏斗自有一种正当而公平的动机,这使圣地亚哥的奋斗和失败被赋予一种生命的价值。否则,我们只能面对一个好勇斗狠的好汉,一个两手空空的失败者。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才能理解圣地亚哥是一个失而不败的真正英雄。 海明威说,勇气分为两种,“第一是体力上的勇气,亦即临危不惧的勇气;第二是精神上的勇气,亦即不论受到外界当局的追究还是受到内在的力量即良心的谴责时敢于负责的勇气。“可能来自积极的动机,例如自尊心、爱国心、形形色色的激情 “更可靠,因为这成了人的第二天性,决不会舍他而去; 这种勇气在圣地亚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他由于自身的有力和经验的丰富而产生了自信,这种自信在他一生钓大鱼的无数次经历中已经千锤百炼,已融入了他的人格,成为一种习惯。这种肉体的勇气构成他漠视危险,正视死亡的物质基础。另外,他也不乏激情。平时寡言木讷的老头,一旦进入大海深处,与大自然独处时,老头内心充满了柔情。他对大海,对月亮,对海洋生物无不满腔爱怜,他由衷地热爱自然界一切美好的事物,他甚至能宽恕大海对海燕的残忍,把她当作一个女性,”他还赞美月亮,星辰,”他甚至自言自语,既自怜自伤,又无不自嘲。他大胆地赞美马林鱼,毫不掩饰自己的倾慕。 我们在圣地亚哥内心看到的虽不是崇高的激情,却是最具人性的感情。他的价值就在于,他不是一尊半人半神式的怪物,也并非身负绝技的绿林好汉,而是一个尘俗中普通的具有非凡勇气的人。他以人与自然直面相对,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了尊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能够从这样一个孤立的故事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普遍意义。尽管海明威不承认老人象征了什么,”,但由于他的故事触动了人类最普遍的体验,体现了人类最真切的感受,能使读者在阅读中激发美学意义上的共鸣,达到了人类认知心理上的高度契合。 所以,老人与海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象征物,却蕴含了对人的生命的无限关切和丰富的诠释。人们不用从字面上去推敲人与海的象征意义,而是自动地把它融入自身经验之中,把它当作人类勇气的最真实的写照。 |结语| 《老人与海》是值得人感念的,海明威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作品,表达一切都会很好,但是生活并不如此。圣地亚哥也明白,所以他对待连续几日打不到鱼的态度,淡然而充满信心。我喜欢他那份信心。因为信心于我而言,总是难以可及。 人生是一场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上一篇:《寻找时间的人》
下一篇:玩转太阳系,你需要一本旅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