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美国贸易政策走向,你需要知道这些
浏览:845次发布时间:2019-08-19
本文整理自《贸易的冲突—美国贸易政策200年则》 当下的国际舞台上,国家间贸易摩擦越发频繁,给经济全球化与发展蒙上了阴影。其中,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动,更是直接影响着两个大国十多亿普通人的具体经济生活。 当人们热衷于聚焦当下现实,对美国贸易政策走向、中美贸易关系前景进行分析预判时,美国学者道格拉斯•欧文的新书《贸易的冲突—美国贸易政策200年则》则从历史出发,细致盘点并剖析了美国自建国以来的贸易政策变迁,为人们提供了看清当下局势的重要视角。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跟随这本书,回溯美国贸易政策的本源,也许我们会做出更扎实的判断。 美国18世纪末的贸易政策大辩论 关税为何而收?以什么原则收? 美国第一届新国会的第一项议程,是增加财政收入,以支持联邦政府正常运转和偿还公共债务。与会代表对征收进口产品关税为政府创造收入的想法没有异议:相比进口税,直接税非常不受欢迎。 1789年4月8日,即国会首次达到法定人数的两天后,联邦众议员詹姆斯·麦迪逊(大陆会议代表,美国第四任总统,被誉为美国宪法奠基人)在众议院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的法案。他指出:政府急需财政收入,关税应该立即实施,以便对当年春季来自欧洲的进口开征。 作为临时的权宜之计,麦迪逊建议采纳1783年“大陆会议”批准的关税结构,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5%的从价税,以及对酒类、茶叶和咖啡等产品征收更高的从量税。他认为,更为永久性的关税可在以后制定。 麦迪逊的提议引发国会就“财政收入是否应该作为征收进口关税的唯一目标”的大讨论。 几位议员提出:除增加收入外,应该利用关税促进国内制造业。麦迪逊的观点是:“把有关这个议题的第一份文件主要限定在财政收入上,制定一个临时解决方案,而非长期办法。”如果因就制造业现状进行考察或对保护制造业展开讨论而导致拖延,都只会造成政府收入的流失,使国家财政陷于瘫痪。 而在被迫加入有关征税原则的辩论后,麦迪逊明确阐述:“支持高度自由的贸易体制……并认为限制贸易是不公正、压迫性和不明智的做法”。但他并没教条地鼓吹自由贸易,因为他承认“这一普遍原则有重要的例外情形”,并列举了三种例外情形: 第一种是财政收入:“通过关税获取收入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更便利和更有把握,而且不会给社会造成损害”。大家没有异议。 第二种关系到航运:麦迪逊认为美国应该对进入美国港口的外国船只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吨位税。 第三种关系到国防:麦迪逊主张“每个国家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国防,不依赖外国供给”。不过他也认为:“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像其他任何国家一样从国外获取任何所需的供应。”同时不排斥扶持“幼稚产业”。 国会开幕短短几天就卷入了贸易政策的大辩论。这一永恒的辩论围绕着什么是进口关税的正确目标:增加政府税收、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制造业、实现国际互惠;或以上三者的某种组合。 上面3个目标,在本书中被作者归纳为“3R”。回到现在,在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根深蒂固的观念里,美国的贸易政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美国贸易政策连续性和“3R”基本目标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侧重,却保持了相当强的稳定性。 詹姆斯·麦迪逊(左)和乔治·华盛顿(右) 《1789年关税法案》 在争论中诞生 尽管麦迪逊希望国会迅速通过关税法案,尽快获取财政收入,但议员们基于地方利益,对不同产品应用何种税率、给予何种特定产品优待这类问题争论不休。例如:马萨诸塞州的一位代表支持对进口钉子实施特别税率;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代表呼吁对铁制品、纸张和玻璃实施保护;南方的代表则反对向钉子征税... 关税法案最终于1789年6月1日在众议院获得了通过。 南卡罗来纳州的州议会议员皮尔斯·巴特勒愤怒地谴责:关税无异于不公平地掠夺他代表的严重依赖出口的地区。虽然其他一些州采取了更具建设性的立场,不过整个议题仍充满争议。 到6月中旬,参议院通过了对众议院法案的修正版。众议院则否定了参议院的几乎所有修正意见,而后参议院拒绝认同。在开幕后的头三个月,美国国会似乎就要陷入僵局。除了通常的地区分歧外,许多人怀疑商业利益集团应该对法案的拖延负责,其目的是在新关税生效前完成货物进口。 不过到6月底,众议院终于接受了参议院的多数修正意见,法案在国会通过。华盛顿总统于1789年7月4日签署了关税法案,使之成为新联邦政府实施的第二部法律。关税在1789年8月1日起生效。 新法律的前言陈述说:进口关税对于“支持政府运转,偿还美国的债务,以及鼓励和保护制造业”是必要的。 美国的第一套关税体制包含三个部分:对部分产品的“从量关税”,对大多数其他产品的“从价关税”,以及对少数物品的免税待遇。该法律建立了退税制度,对进口后再出口到其他地方的物品缴纳的进口关税予以退还。 10美元纸币上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的财政计划与努力 作为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完成了在主要港口设立海关机构并监督其运转的关键任务。海关关税产生的收入在联邦政府接手这一职责后快速增长,新宪法实施后的外贸复兴是主因,但关税率提高和海关征收效率的改进也是重要原因。 实际结果证明,对进口征税,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是高效的增加税收的办法。经济上:因为外国产品集中运送到少数几个大型海港,只需要很少的政府雇员就能有效征收。政治上:关税自动加入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避免了国内税那种“政治雷区”。 汉密尔顿的财政计划实现了国家税收体制的转变,即从各州征收的直接税转向联邦政府征收的关税。大多数人的税负感受显著降低。 同时,汉密尔顿试图在政府收入来源方面实现多样化,在容易随进口量波动的关税之外,加入更为可靠的国内税种,如消费税等。完全依赖关税收入在战争时期会带来风险。但国内税种非常不受欢迎,国会也不愿开征,关于宪法的争执余波未息,对新联邦政府的公众支持尚不确定,所以汉密尔顿对提议新的国内税种十分谨慎。结果,他对政府财政收入多样化的努力只取得了较小进展... 美国保护性质高关税政策在1789年进入萌芽形成期,到内战爆发,可以说,关税一直扮演着美国财政收入的支柱。 至此,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美国贸易政策发展的开端。后来的发展中,美国贸易政策发生过各种变化,而在开端留下的历史基因也始终对美国的贸易政策发生着作用。当我们想对当下时局做出分析判断时,这段历史可以帮我们做出可靠的辅助。
上一篇: 你为什么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