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成瘾者

浏览:908次发布时间:2018-09-27


 



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循环:渴望自己所没有的事物,追寻它,用尽或失去它,然后愈发渴望它。这种循环是一切成瘾的根源——对药物、性、爱情、香烟、肥皂剧、财富和智慧上瘾。但为何如此?


我们为什么极度渴望自己所没有或不能有的东西,常常付出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作为代价,为此冒险失去自身的平和与满足,不顾安全,甚至失去生命?


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被自己的瘾所驱使,要么屈服于它们,要么用尽力气抵抗?


本书通过一种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大脑的基本运转是如何成为成瘾问题的根源所在,以我人生中所发生的事件作为跳板来讨论成瘾的大脑。事实上我在这件事上里里外外都是个专家,因为我就是从一个药物成瘾者变成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药物成瘾与其他成瘾不同。它比许多成瘾更强烈,比大多数成瘾更有害,仿佛彩虹尽头的终极宝藏一样可望不可即。与其他成瘾都不同,药物成瘾透露的信息更多,因为它们直接刺激与健康有关的神经流,不须借助任何特定经验或事件。


药物欺骗大脑释放与奖赏有关的神经化学物质,或模仿那些神经化学物质。药物提供了捷径,它们使用自己的语言——多巴胺和肽类、神经调质和受体的语言对大脑说话。所以药物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关于大脑的事,而我们所知的大脑也可以教会我们很多关于成瘾的事。


成瘾的神经科学研究在近2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这还不够。研究展开了拼图的图块,却没有把它拼起来,因为它忽略了真实的体验。正是受到了希望与享乐、决心与沉迷的驱使,人们才会一再地成瘾。


本书结合大脑机制和真实体验,叙述我是如何堕入药物成瘾的境况中的,同时穿插着关于大脑的知识和当代神经科学研究中所揭示的大脑工作基础。


我的冒险之旅开始于新英格兰的一所寄宿学校,当时15岁的我情绪低落,与远在多伦多的家相隔千里。接着我从那里搬到了加州伯克利,适逢毒品鼎盛之时,我从偶尔尝试咳嗽药升级到迷恋摇头丸再到海洛因。在伯克利上大学的期间,我有两年在亚洲,在马来西亚丛林与军医一起嗅一氧化二氮,在老挝直接从工厂买海洛因,在加尔各答的鸦片烟馆成为常客。


后来,我搬回多伦多,和一个合不来的女人结了婚,开始从心理学实验室偷毒品,然后从医学中心偷毒品,戒毒,离婚,复吸,最后在精神病院工作,那里的疯人们的咆哮让我重新走上了犯罪道路。


最终我被捕并被定罪,而后踏上了迂回而漫长的康复之路。


在30岁时,我卖掉了医药制剂去读研究生,最终成了发展心理学的教授,然后成了神经科学教授——神经科学是我近12年来的研究领域。


目前我致力于研究问题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通过头皮产生的电信号来研究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但我时常想起自己曾经也是这些问题青少年中的一个——不管参加过多少科学会议,始终都是。



本书的每一章以一种新的药物体验或药物成瘾的一个新阶段作为我人生段落的中心主题,时而穿插我所遇到的恋人、探索者和罪犯的生活。而且每种体验都是由某个大脑系统、神经化学流或突触过程所产生。


我通过生活体验和神经活动的共同作用来揭示成瘾的大脑,显示出成瘾是神经系统本身的一种基本弱点。


这里叙述的所有经历都是真实的,是尽我所能记住的,尽管为了保持行文节奏模糊了部分情节,姓名和地点也偶有伪装,但我是绝对编造不出这么奇怪和可怕的瘾君子生活经历的。对话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的交谈,有些片段从我记忆中消失了而另一些片段则从相对笼统的回忆中推断出来。


通过20多卷日志的帮助,我回忆了自己十几岁和二十几岁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尽管本书中涉及的神经科学内容已简化且适合普通人阅读,但仍是最新且准确的。许多“脑科学书籍”传递的内容来自于20年以前的发现,或模糊了细节让它们更易读。本书中的细节是准确的,数据来自于近年来的科学文献。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大脑虽极其复杂,却并非无法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