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宾悟道】| 宋卫国律师:《道德经直解》探解千古之谜(节选24)
浏览:857次发布时间:2018-08-09
作者介绍:
宋卫国,字韶宾,号法缘斋主人、易翁山人。祖籍山东莱阳,1953年12月生于广东韶关。作者顺时势变迁,“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先后从事过工、农、兵、学、商之职。1999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法学硕士学位,现为山东舜翔律师集团常务副主任。
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尤对中国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怎奈其天性愚钝多学少成,耳顺之年略有所得,故,效法“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兴人已愈多”,特将所做《道德经直解》奉献于读者。
中国古人和西方人都认为,活人是由物质层面的肉体与精神层面的“灵”的结合。肉体可坏,但精神不灭。失去了“灵”的肉体就是尸体,就是死人。西方人称“灵”是“灵魂”,而中国古人称之为“元神”或“魂魄”。元神寄身于何处呢?
中国古人认为,人体上、中、下有三个相互关联的部位被称之为“三谷”或“三田”。通俗地说,即头的部位为上谷;胸部为中谷;腹部为下谷。也是俗称的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谷”相当于人的元神寄居的房屋,当元神居于谷中时,即称为“谷神”。谷神不能离“谷”,当“谷神”脱离了谷,就是无“房”可居住的元神,也就预示人的死亡。
老子把宇宙之“渊”比喻成人之谷,“渊”中有“灵”如人之谷中驻有的元神,故称其为谷神。既然谷神不会死,作为万物之宗的“渊”当然就永远具有生命力,就会绵绵不断,若隐若现,永远没有穷尽地生育出万物。“渊”看上去幽深不见底,只能见其口部,又生生不息养育出万物。因此,他又形象地把“渊”比喻成大而无垠、深而无底的雌性生殖器的阴门,是天地万物的出处和根本。
渊中的“谷神”为什么不会死呢?它的生命力是从哪里来的?
(五)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释译:“反者”,为“道”即宇宙自然提供了“周行而不殆”的动能、动力、动源。“弱者”,即指宇宙中新生的柔弱的事物,由于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道”即宇宙自然“周行而不殆”提供了功用。天下万物都是生于“有”,而“有”又是生于宇宙“有物混成”的“无”。
讲解:老子说的“反”,在此可作通假字之“返”。大、逝、远、反(返),是对道,即宇宙自然动态过程的一种客观描绘。“大”,是指宇宙不断膨胀之大,其大无外,无边无沿。逝、远是指:随着大爆炸宇宙膨胀的斥力,宇宙中产生的天体离其爆点的中心而去,其影像不断消逝,距离越来越远。但是“有张必有弛”,有膨胀必有收缩,宇宙的引力是先天所生,斥力是后天所成,斥力终因宇宙自身的膨胀,会被不断消耗而逐步衰减。这
个时间究竟还需要多少亿万年,尚不得而知。
基于斥力和引力的对比作用,使大、逝、远的宇宙天体回旋,形成了反(返),最终又被吸入黑洞,继而为下次大爆炸的斥力积蓄能量。由于宇宙的斥力和引力的作用同时存在,故形成为“冲”。二者就是这样相互作用,为宇宙自然“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生生而不息提供了动能、动力、动源。这就是“谷神”不死的原因所在。因此,若宇宙丧失了引力和斥力,就没有了“反”,也就没有了“冲”,宇宙就丧失了生命。
由于引力和斥力的永恒存在而“谷神不死”,宇宙万物就会生生不息,新生的弱者就会恒久产生,弱者会不断地成长壮大,这样又为“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提供了功用。这就是宇宙的自然法则,是不变之定理。
老子在近两千五百年前就提出了“有生于无”的重要关系概念,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命题。
老子认为,“无”和“有”两者虽然是“同出而异名”,但仍然有个产生的先后顺序,即先有“无”,才生出了“有”。现代宇宙科学探索研究的成果,为老子的这一命题提供了实证:我们所
看到的宇宙物质的“有”,就是生成于宇宙能量的“无”;天地万物的“有”就是生成于宇宙的“无”。所以说是“无中生有”。
为了把极抽象的“无”和“有”的概念及关系变得通俗易懂,老子进一步列举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一些具体事物,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无”和“有”的关系。
释译:畜力车的车轮用三十根辐条固定在一个轴套上,靠的就是辐条之间虚空的“无”,成就了车载重并能运行的功用;用粘土揉活制作盛食物或酒水的器皿,靠的就是器皿中间虚空的“无”,成就了器皿盛物的功用;在墙壁上凿出门窗当做房子,靠的就是这些虚空的“无”,成就了房屋居住的功用。因此,“有”,是器物对人所具有的利用价值;“无”,则是器物对人所具备的使用功能。
讲解:功用决定利益:对人没有功用,就不会产生利益。利益驱动功用:没有利益的需要,功用就无法体现。现代汉语将二者各取一字,组词为“利用”,正说明二者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无法分割的关系。这就是“有之以为利”和“无之以为用”相互关系的道理。道的作为,就体现在无和有相反相成的关系之间。例如,宇宙的“渊”就为“有”,其“渊”中之空谷就为“无”,所以,才能“冲而用之或不盈”。
以上六章,老子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无到有,专题讲解了“道”。在此基础上,老子进一步说明“道”和天地万物的关系。他在第一章说过“域中有四大”,那是怎样生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