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藏法援之路 |(二)最美林芝初相见

浏览:585次发布时间:2019-07-30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达西藏了。从4月底下定决心参加援藏律师服务团,一直期盼着早日成行,而各种送行活动送行酒也是扎堆上演,无奈启动时间一直未定,从一开始的预计五月底六月初,到大概617日,再到“等通知”,这期间只要一到单位,每位同事都得问一遍,“你是回来了还是没走?”、“还走不走了?”,然后我就祥林嫂式的一遍遍的回答,“快走了快走了”。终于在77日下午得到了确定通知,10号拉萨报到,11号召开启动仪式。



忍着头疼拍下的布达拉宫夜景



领导送我们上高原



时间紧迫,来不及跟太多人说再见。赶紧的定好机票,五味杂陈的告别亲人,心情复杂的离别家乡,踏上了飞往拉萨的班机。航班晚点两小时,晚上九点落地拉萨,到达酒店已经是十点多了,高原反应(简称高反)也开始悄悄来临,初到拉萨的我并没有把高反当回事,第二天一早就徒步冒雨去看布达拉宫,由于走路太多(一万四千多步),晚上高反严重了,头疼的睡不着觉,半夜起来呕吐,这时候才意识到高反的猛烈。第二天起床有一种头天晚上喝多了酒的感觉,而且可能还是喝的假酒,头痛欲裂,晕晕乎乎。强忍着开完启动仪式、培训,712日,我跟五名分到林芝的援助律师一起,随林芝市司法局的车辆奔赴林芝。



出门就是尼洋河 捡石头很方便


初到林芝



听当地人讲,林芝是西藏最好的地方。林芝是西藏的下辖地级市,古称工布。林芝市下辖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林芝”是藏文“尼池”音译而来,而我工作所在的巴宜区司法局就在尼池路上。这里平均海拔不到三千米,高原反应不太明显,这一点从拉萨来林芝的路上就能体会出来,翻过海拔五千米的米拉山口一路往东,呼吸越来越轻松,头疼的感觉也慢慢消失,路边高山的颜色也越来越翠绿,不愧为西藏江南、人间净地。




□新身份

□高山下的宣誓 



到达林芝后,市局和巴宜区局对我们援藏律师的工作和生活给予了细致周到的安排,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受援地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援藏律师的热情,为我们援藏律师解决了后顾之忧。正值周末,利用这两天休息时间,我和另外两名在市局服务的康律师、陈律师一起,在林芝市区转了转,熟悉下环境。城市不大,很干净,骑自行车半小时就可以把城区转一圈。四周都是与天接壤的高山,云层在半山腰环绕,城区西临尼洋河,河边有成片的石头(没事我们就喜欢去河边捡石头),有山有水,气候湿润(天天下雨),如果不考虑海拔因素,这里真是像极了江南。


一头拦路牛

河边捡的石头(违法吗?



715日,这是我正式到岗工作的时间。这里早晨九点上班,十二点半下班。下午三点半上班,六点半下班(每次午饭后睡到两点都会惊醒,然后考虑一下转念再睡)。对于第一次参加法律援助工作的我来讲,没想到一上班工作就有些忙碌,三天时间接待了法律咨询9人次(主要是拖欠农民工报酬啊、人身损害啊之类,幸亏我还没有专业化到不懂这类问题),接受指派的刑事援助案件一件,作为值班律师陪同检察院去看守所参与刑事速裁程序一次,参与区局法律宣讲一次。由于区局工作人员有限,在法律援助工作之外,我还积极参与局里的日常行政工作,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总之,不能闲着。不知道跟忙碌的工作有没有关系,高反逐渐适应了,水土不服又接踵而至,第一天工作结束后,晚上上吐下泻(晚上起来拉肚子五次,吐了两次),难受到怀疑人生,由于第二天上午还要随检察院去看守所,一早强忍着虚脱的身体爬起来走着去检察院汇合(看错地图,两公里的路看成一公里,走着过去的,又累了个半死)。后来我考虑,这可能就是精神的力量,借用援藏人的话就是,这里“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我的住所

□伙食不错 

□我的小野兔



忙碌的工作正是我希望的,因为忙碌可以忘记高反和思乡,忙碌让我每天都很充实,忙碌会让我接下里这一年的援藏工作更有意义。每天,我骑着上一任援藏律师姚律师留下的自行车(我给起了个名字叫小野兔,骑了一次就让我把后闸捏断了,至今只有前闸可用)上下班时,看着前方的高山与蓝天,看着这个宁静祥和的小城市,和街上质朴的行人,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触动,我希望未来的援助工作中,能够尽快适应高反,适应当地民俗、生活习惯,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以前任法援前辈们为榜样,多学多做,踏踏实实,尽心尽力,用我的专业知识和微薄的力量(有力量的朋友们可以助我一臂之力),为当地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为需要法律帮助的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李洪持

2019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