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落地执行的建议

浏览:741次发布时间:2020-06-19



魏玉磊

本文共计3048字,预计阅读10分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今年政府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现阶段,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其中就包括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各项政策落地执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各项政策的下发传达不够全面及时;老百姓对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安全、扶贫、危房改造、种粮补贴、农业项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设施农用地政策、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融资贷款、税费减免、农业保险等政策不够了解,甚至不知道有这些政策.


各项政策不能做到全面展开的执行下去,很多政策被卡在了“最后一公里”;各项政策在具体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的向上反馈回政策出台部门,以便对政策作出进一步的解释或调整后解决问题;各项政策的执行或反馈的监督、考核奖励、处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使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各项政策能全面及时的落地执行,进一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文件下发、接收、汇集整理、公开查询机制


1、在相关政策出台后,建议统一由各级政府专门的部门、机构、人员负责政策的下发、接收、汇集整理、公开查询工作。具体可以考虑由各级政府法制办或农业农村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2、完善工作机制、分级权威发布。在相关政策出台后,及时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发布,让老百姓能在第一时间知晓相关政策已经出台。


3、正式的政策文件应按照要求及时下发,使政策文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下发到老百姓手里。李克强总理对文件运转流程提出明确要求: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如果由部门联合印发,7天内必须下发;如果由国务院印发,没有重大修改意见的7天以内必须下发,需要协调修改的10天之内必须下发。建议对于地方各省、市出台的地方性政策文件也应在上述之内必须下发。


4、建立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的数据库。数据库向公众开放,提供文件检索功能,方便公众查阅和开发利用。完善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做好数据采集和维护工作,推动数据交换整合,实现各级政府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加强做好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文件解读工作


1、政府应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解读工作,尽快出台实施该项工作的实施办法。建议政策文件解读工作应坚持“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确立文件起草单位是政策解读的责任主体,并对解读工作程序、解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解读途径、解读时间、督促评价机制等作出具体规定。政策文件的解读材料,应当说明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对主要内容特别是涉及老百姓利益的条款,要逐条说明具体做法、制定依据及合法性、合理性,涉及办事的,要说明办事的受理单位、办事条件、资料、程序、时限。


2、关于政策解读形式。通过邀请起草单位主管领导、起草处室负责人、专业机构、专家学者以政策问答、在线访谈、媒体专访、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解读;可通过文字说明及数字化、图表图解、视频等不同方式展现。对重要的政策性文件,特别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要在新闻媒体以书面问答或采取访谈、专访以及请权威专家解读等不同形式进行充分详细地宣传解读,全面准确讲清楚文件出台背景、重点内容、特色亮点、办事程序以及政策出台后给老百姓带来的政策红利等。


3、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微信、手机APP等便于老百姓知晓的途径进行解读。


三、认真做好具体政策文件的学习传达、落实执行、实施过程中难点问题反馈等工作


1、各级党委、政府、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特别是村、居委会的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等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政策文件精神、背景、目标、任务,特别是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主要内容等。上述人员在了解掌握了政策文件的全部内容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先后通过召开党员会议、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全体村民大会等形式向老百姓传达政策文件的全部内容,再逐步以印发宣传手册、农村大喇叭广播、专题会议、党员一对一解答等方式向老百姓详细传达政策文件中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主要内容。力争做到每一份具体政策文件都应如此传达,使老百姓对国家出台的每一份文件都能够及时的了解掌握。


2、新的政策文件出台,贵在得到实际落实执行。各级党委、政府、村、居委会和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均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文件的要求逐项落实执行,确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懒政怠政,指导、引导老百姓按照国家政策文件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充分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3、新的政策文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对所出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不能存在私利、主观臆断,草率的处理问题。应认真分析研究讨论后,以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依据,尊重客观事实,充分保障老百姓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遇到的难点问题,特别是涉及到政策文件的理解适用时,应逐级上报反馈至政策的出台部门,由政策的出台部门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回复或调整后,再及时解决难点问题。


四、健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落地执行的监督、考核奖励、处理机制


1、强化各级党委、政府、村、居委会领导干部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


2、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实际落地执行纳入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坚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教育、管理、奖惩结合起来,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帮助干部发扬成绩、正视问题、分析原因、改进提高,鼓励引导干部更好地忠于职守、担当作为。


3、关于政策文件印发后的落实情况,李克强总理曾对此提出硬性要求:不涉及保密的文件印发后,要马上公开上网,跟着就要有督查组,抓紧推动落实到位。国务院和各部门都要组织人员下到基层,督查有关项目的开工情况和资金运用情况。同时,也要切实帮助基层解决确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千万不能让老百姓听到‘一声靴子响’,觉得自己要受惠了,结果等了半天,迟迟听不到‘第二只靴子落下来’,感受不到政策落地!”李克强总理形象地比喻道,“不能让国务院出台的文件变成‘空中楼阁’!”各级党委、政府、村、居委会应当严格按照总理提出的要求,全力做好政策文件及时落地执行工作。


4、对于政策文件的落地执行,在做好内部监督的同时,外部监督也不容忽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评估,以有效的避免政府自行调查评估所带来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尴尬局面。引入社会力量加入到政府政策落地执行的监督上来,能够形成监督的合力,真正让政策落地生根。

作者介绍



往期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