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民商事法律实务
浏览:608次发布时间:2020-03-02
刘亚茹
本文共计4335字,预计阅读11分钟
劳动篇
1.职工患新冠肺炎或疑似症状,被隔离期间有无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该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是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针对的是患者或疑似患者;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是政府实施隔离措施,针对的是发病过的场所的人员。但隔离期间继续支付报酬仅规定在本条,并未规定在第三十九条,也没有规定适用于第三十九条。因此,被医疗机构强制隔离治疗的,是否还应当发工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号)第一条:“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可见,《通知》对两种情形作了统一规定,无论是医疗机构隔离治疗的,还是政府实施隔离措施的,甚至是对于医学观察期间的,以及采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都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那么,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呢?此处似乎应该为“用人单位”而非“企业”,才能对应“职工”而非“劳动者”。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经留验排除是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后,留验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属单位按出勤照发。”不过这一规定限定范围为排除是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范围,那么如果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是否就不属于这一规定的范围呢?
再看看地方性的规定。《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八条:对依法被列为甲类传染病或者采取甲类传染病控制措施的疑似病人或者其密切接触者,经隔离观察排除是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其隔离观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视同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其工资。《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十五条:在采取公共卫生预防控制时,劳动者疑似患传染病或者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经隔离观察后排除的,企业应当视同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其隔离观察期间的工资。北京的规定(京人社劳字〔2020〕11号):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及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经隔离、医学观察排除是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后,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工资待遇由所属企业按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支付。广东的规定(粤人社明电[2020]13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企业应当视同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可见,几个层面的规定对隔离观察期间是否支付工资的标准不一:《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明确为排除的才支付,人社部《通知》未区分是否要将排除的作为条件,各地规定则不一,有明确为排除的才支付,也有不区分的都支付。建议按照人社部《通知》执行,毕竟这是最新的规定,是针对新冠肺炎作出的专门规定。
结论:无论是隔离治疗、隔离措施、医学观察还是紧急措施而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单位都应当支付工资。
2.职工因疫情防控未及时返岗的,工资标准是多少?
由于防控疫情需要,多地已采取全面暂停公共交通运输等交通管制方式,四川等地规定:对于因疫情未及时返回工作岗位的职工,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安排职工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广东、浙江、四川还要求安排年休假时要与职工协商一致。北京、四川还规定:职工未复工时间较长的,企业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安排职工待岗。待岗期间,企业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基本生活费。
年休假的标准为:《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结论:因疫情防控未及时返岗的,通过年休假方式解决,工资标准为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如果未复工时间较长的,部分地方规定安排待岗,支付最低工资标准的70%作为生活费。
3.企业受疫情影响而停工、停产的,如何发放工资?
多地政府明确要求,在国家规定的延长3天休假后,企业仍有一段时间不得复工,在此不得复工期间,劳动者的工资如何发放?以及企业自身因疫情影响而自行停工、停产的,此期间劳动者的工资如何发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号)第二条:“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其法律依据为:《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结论:
(1)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
(2)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4.劳动者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的,加班工资如何计算?
劳动者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的,应当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结论:《劳动法》已经明确规定了三种加班工资的支付标准,按照不同标准执行即可。
5.推迟复工期间上班的,有无加班工资?
推迟复工,是为了防控疫情,并非是法定节假日,也并非是休息日。为了防控疫情而在推迟复工期间上班的,属于正常上班,自然没有加班工资。如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1月27日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实施支持保障措施的通知》的规定,3日到9日推迟复工期间上班的,不算加班。另外,根据上述通知,如果推迟复工期间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则企业应按正常工资支付;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则企业可以不按正常工资支付,但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
结论:在推迟复工期间上班的,不属于加班,没有加班工资。
民事合同篇
6.冠状病毒爆发后,许多行业因疫情被迫停业,面临租金能否减免的问题,如果出租方不同意免除租金,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支持吗?
此次疫情影响非常接近非典,因此检索了非典时期的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案例,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检索全国范围内检索了九个因非典原因造成租金损失,起诉要求减免租金的案例,三个案例不支持减免租金,理由如下:①非典并不必然导致经营目的落空,不构成情势变更,即使构成情势变更,双方亦应通过合理协商合理分担非典导致的不利后果。②非典期间造成的停业损失属于不可抗力,但仍在正常的经营风险范围内,应由经营者承担。③非典期间后主张减免租金的,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予支持。支持减免租金的六个案例中,理由如下:①非典疫情造成的损失超过正常的商业风险,应适用情势变更原则,适当减免部分租赁费。②非典”疫情一事众所周知,相关行业响应政府停止营业,根据公平原则应减免租金。③非典期间要求免除租金是合理的,双方在非典之后也继续履行了合同,法院可认定减免租赁费成立。 ④减免租金经过出租方的认可,出租方应依约履行。⑤非典属于不可抗力,依法应免除承租人的租金。⑥“非典”疫情属于不可抗力,因此停止经营的应酌情减免租金。
结论:
1、从检索情况来看,大部分法院支持减免租金,其中有法院认为可以全免,也有法院认为应当双方合理分担租金损失,因此支持部分免除。
2、仍有少数法院不支持减免租金,其中主要理由为疫情为正常商业风险的一部分。
3、通过起诉主张减免租金的诉讼路径有两个,一是主张构成情势变更,要求减少租金,二是主张疫情属于不可抗力,应减免租金。
相关律师建议
1、虽然检索到的案例中,没有涉及合同约定的案例,但事实上租赁合同是否对该情形作出约定,是法院判决时首先考虑的问题。非典时期后,目前许多合同版本中会有类似“因意外事件(如非典等传染疾病、市政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事)致使无法正常经营的,应减免该期间的租金”的条款,建议可以翻阅一下合同是否有相关约定,如果没有,建议今后应对相关合同文本进行完善。
2、承租方可通过协商与出租方达成租金减免的相关书面协议,若能协商,将来能直接依据该书面协议要求减免租金,避免发生争议。
3、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对于减免租金若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应及时通过其他途径主张权利,注意3年诉讼时效期限。
4、及时关注此次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文件。
疫情相关—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