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书 |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浏览:718次发布时间:2018-08-10

舜翔读书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动荡”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常态,我们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年轻化、碎片化,充满变化和迭代,面临的难题也越来越复杂。复杂的问题只能靠复杂的系统来解决吗?高手都喜欢“化繁为简”,因为一定有某种规律和原则在那里,然而找到的人将不再迷茫、疲惫。


我们要想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必须发掘并应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因为它们恰到好处的左右着我们苦苦期待的成功。如何应用一个原则,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独一无二的优势、天赋和创造力,但最根本的是,任何努力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并游刃有余地应用某些原则,这些原则对成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对正确可能都有不一样的理解,本书的一个基本理解:告诉你成功来自“正确”的生活,并如何做到生活工作中各方面的highly effective.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采取行动,为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的环境来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事改变的催生者,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始为终。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显示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是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是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理防备,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顺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事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他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时间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不以妥协为目标,也不仅仅止于合作,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方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路。对家庭而言,习惯通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渴望成功的人给出了方法,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要按照书中所写去做并不简单。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本书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本文作者

blob.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