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凶猛,你还敢放纵自己吗?
浏览:1021次发布时间:2020-03-02
齐姣
本文共计1991字,预计阅读5分钟
2003年,SARS在北京爆发。女医生在工作中感染了传染性最强、致死性也最强的SARS病毒---很多感染这种病毒的人都没能抢救过来。后来她的病越来越重。她的爱人为了留住她,同样是医生的他在抢救她的时候,摘下了自己的口罩,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泪水顺着他的脸流到了她的脸上......但是她最终还是走了。所有人都担心男医生会被传染,病毒如此凶猛,他不可能幸免。可是男医生并没有被传染,甚至没有出现发烧、咳嗽的症状。
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一个健全和强大的免疫系统带来的是健康,是和对于疾病强大的抵抗和恢复能力。
上述情节并不是虚构的,男医生和女医生都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的医生薄世宁的同学,就是活生生的现实。薄医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作了十八年。在离死亡最近的ICU科室工作,每天的任务就是救命,先把病人救回来,让他们先脱离危险,再继续原发病的治疗。薄医生认为,只有先活着才有其他可能。
人体免疫是战胜疾病的基本武器,当人的免疫系统有严重缺陷并且无法恢复时,医生也无能为力。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所有的医疗行为只起到了支持的作用,最终治愈疾病的,还是病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即便是全世界最前沿、最高端的救命设备和救命手段,起到的也是支持自我修复的作用,呼吸机支持肺,让肺休息,等待自愈,全世界最前沿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魔肺”,是对心脏和肺最高级的支持。这些顶级的医疗设备,都是为了先保命,等待器官功能恢复,这是为自我修复赢得时间。
免疫力是如此的重要,但很遗憾目前并没有能够快速增强免疫力的食品或者保健品。在增强免疫力方面,薄医生认为首先要做到就是避免各种损害人体免疫力系统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烟酒过量、精神压力过大、偏食等。另外还有三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或者维持良好的免疫力,第一,认真打疫苗;第二,善待共生的细菌,和体内的细菌“搞好关系”,从而培养出一身有益的细菌;第三,正确看待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并不严重的感染。每一次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都可以激发和锻炼人体免疫。
这些关于医学的认知都在薄世宁医生写作的《医学通识讲义》中,薄医生把从医18年来对健康、对疾病、对生命、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总结出来,让每一个即便没有任何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人都可以快速掌握医学的精髓、理解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将医学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智慧为自己所用,虽然很难,但显然薄医生做到了。通过本书我们还可以了解到:1、引发癌症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年龄增大,古代的人不是不得癌症,是大部分没活到可以得癌症的年龄。2、衰老,老不是问题,衰才是关键。我们做不到抗拒老,但可以延缓衰。3、关公刮骨并不是英雄,不疼,才有无限可能。4、治疗是热修复,是在人体待机的状态下采取救治措施。5、医生是背着病人过河的人,病人和医生是联盟关系。6、脑死亡就是死亡。7、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8、“90”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林巧稚医生亲自接生的。
《医学通识讲义》作为一生需要上一次医学院的读物,共有370页,内容丰富,如果你想做自己和家人的守护者,推荐你阅读。
免疫力才是终极竞争力,真正的健康是暴露于病毒、细菌的危险之下,还依然健康。
点击标题 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